【引述】或許是我們太習慣於個人主義的思考模式,因此忘了許多問題是結構的問題……若是佔據特定位置人物把該位置所帶來的優勢視為當然,那麼就容易把別人的批評視為攻訐、陰謀論。
【引述】筆者想提醒的是,既然自認為「來自學界」,就請負起教育責任,所說與所做言行一致,大家會感佩這些文化人的風骨;當有權力的人不作為,非要逼到沒有權力的人來採取行動,也就不要感嘆現在的狀況未甚麼這麼混亂?
【引述】許多人質疑,張翠容以記者身份來台觀察,卻被介紹而上台發言,究竟有無媒體的「中立客觀」專業存在?輔大心理系教授何東洪認為,「客觀是報導者跟行動者間 的主客關係,中立則做為所謂職業立場。」他表示,媒體如何擺放自己的說話位置若沒搞清楚,就會一直陷入所謂客觀中立的迷思。
【引述】你們要自己到新莊,自己到樂生,自己走到現場參與,然後你才能看到媒體上看不到的「真實」。無論你將來會不會變得膽小妥協又輕易變老,最起碼,有這麼一次你願意為了一個單純的理念去行動,去貼近社會,甚至想改變他。
在有理想性而且用功的記者犀利筆下,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蔡家福的利益連帶,以及迴龍地區在整個開發計畫的邊緣位置與翻轉可能性。
【引述】在南部跟人家講樂生這件事,總是會得到這樣的回應「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我又不在台北,我可以為樂生做些什麼?」
【引述】如果你看到這一篇失眠中的碎碎念,又曾經因為任何原因關心過樂生、認同樂生。那麼,也就只剩下一個禮拜了,一段簡訊、一封E-mail、一通電話、一篇文章、與朋友親人同學的一段對話,任何的方法、任何的作為都是最偉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