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那天參與靜坐的青年不約而同地在部落格里問著同樣的問題:憑什麼把我們抓到警備車上,限制行動達3小時以上?這到底是依哪一條法律?這些問題正好彰顯了班雅明在《批判暴力》中感到羞恥的情況:警察宣稱為了執行法律而行使暴力,其權力本質既是立法的又是執行法律的(他說了就算),沒有特定形式,遍佈各處,如幽靈般出入於市民生活中。
【引述】那天參與靜坐的青年不約而同地在部落格里問著同樣的問題:憑什麼把我們抓到警備車上,限制行動達3小時以上?這到底是依哪一條法律?這些問題正好彰顯了班雅明在《批判暴力》中感到羞恥的情況:警察宣稱為了執行法律而行使暴力,其權力本質既是立法的又是執行法律的(他說了就算),沒有特定形式,遍佈各處,如幽靈般出入於市民生活中。
【引述】樂生院,剩不到一個月了。 而或許為了紀錄些什麼,最近有不少朋友揹著他們的相機來到樂生,而blue JOE和小柯為樂生所拍的相片,更打動了不少人。影像對人的衝擊,總是很直接的。而我想周慶輝這段訪談更特別的是,透過他的口,我們得以知道一些關於樂生的小故事,這些故事讓影像更有力量,讓我們在樂生院區漫步時,無法再自外於這個地方。
關於樂生療養院的下一步,munch提出法律層面「醫療」和「古蹟」兩項訴願的戰略,「阻擋錯誤的行政處分,並且讓失職的官員面對法律的懲處。」
以「馬告反國家公園」及「樂生保存」兩項少數住民「說不」的運動,提出深刻、倫理學的哲學思考。
【引述】難道,台灣真的只剩下統獨問題可以關心了嗎?是不是什麼都要扯上統獨藍綠,才會有人注意?是不是樂生病友人數太少,太過弱勢,對於選票不會造成影響,所以政客們也置之不顧?甚至還有人把抗爭的樂生青年抹黑為「職業學生」,說他們的抗爭行為是出於政治內鬥的操弄;有人說樂生事件已經變得太過政治化,問題是如果不這麼做,根本不可能得到注目。
【引述】樂生未到最後關頭,國人實無放棄抗爭、積極救援之理。最須慎思者,若是樂生運動最後仍功敗垂成,此一事件所可能凝塑的人權正義、弱勢尊嚴維護、公衛資產保存、社區溝通諸理念,如何藉由公共論壇、社運傳承落實為全民「共識」,致使弱勢抗爭不致掉入歷史「宿命」,這恐是更為艱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