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被媒體忽視與扭曲的樂生議題,四位西藏女學生被台灣拒絕入學的新聞更是「邊緣化」得讓人心驚:「她們的期待,實在很渺小,但希望似乎也很渺小」
【引述】樂生紛擾確實讓很多人疲倦,但90%方案若能獲審議通過,台灣也能擁有與日本同樣美好的願景。反思樂生、捷運與當地社區三贏的可能局面,不僅是許給樂生一個美好的未來,也昭示台灣的福利政策,將走向更人性化的里程碑。
【引述】我們希望,藉由攝影集的出版和攝影展的呈現,讓這群在全球化脈絡下移動的勞工取得發聲的機會,以平實、容易、活潑的方式讓當地社會看見並瞭解,更希望進一步拓展台灣社會對於勞動文化多元面相的視野。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是日本漢生病人權大使,這篇是2002年大師發表在朝日新聞的文章,希望可以帶給台灣民眾省思。
【引述】在此事件中,無論關注公共議題的公民、站在第一線的社會團體以及專家學者們能有如此的凝聚力,正是代表著台灣人民對於公民社會的期許已經升高到一個必須面對的程度。若政府願意一同尋找解決的可能性,台灣的民主才能真正的走向發展之路。
【引述】除非你真的憎恨漢生病患,狠不得這個「污漬」從你眼前消失(雖然在我們眼中它實在美得不得了,充滿著生命力),那麼,就試著思考看看:「如果樂生和捷運並存,不是很好嗎?」更何況樂生沒有延宕捷運工程三年。
兩位學者都是長期參與研商樂生院保存與新莊機廠共構的專業人員,點明幾項事實,嚴正抗議捷運局長期以來蠻橫的官僚作風、駁斥捷運局挾專業之名欺騙社會大眾,阻礙保存與工程雙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