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以為建設就是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也誠如侯導演所說,台灣的文化,尤其在地的多元文化,才是台灣生命的命脈,粗糙的建設,只造就一個庸俗沒有特色的台灣。 這些年來,除了許多環保團體站在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觀點認為要慎重評估這條公路可能帶來的災難之外,國內許多不同的研究單位的調查報告也都指...
19 年前 - 長久以來,政府一直很想興建蘇花高來帶動當地的觀光產業,也為了地區均衡發展而努力,這應該是值得讚揚的事。但實際上,這種作為卻會成為美麗花東的危機。大家都知道,自然景觀是台灣打造無煙囪工業的先天優勢,而蘇花公路的興建,卻極有可能破壞這一切。政府以蓋了蘇花高即可增進觀光區客員為由,想要製造政績...
19 年前 -
19 年前 - 重點不在於喊誰為國父、誰起義、誰暴亂、誰殖民、誰治台,更不在台灣的歷史教育內容要台灣化還是中國化,而是將這些史觀的形成脈絡授予學生,然後由學生經由收集資料、和老師及同學間的討論而讓學生有自己的判斷。
19 年前 - 近幾年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被挖掘、故事被重新書寫,研究與論述也如雨後春筍。而學者與文化工作者們,也紛紛提出「轉型正義」的觀點與實踐。倒是,在60年前的「衝突」之後,「轉型正義」的落實之前,是否有針對「實質面」再做檢討,是否又成為只是知識份子炫然與譁然的口號、是否因大家對歷史的瞭解過於空洞,使得...
19 年前 - 難民,在那裡,是一個恆常的景象,國界造就戰爭,戰事也造就難民,單是一個南斯拉夫便分裂出五個小國。我所坐的長途公車,每三個小時便要停下來,我們要用腳去跨越一個國界,我察覺到隱約可見的難民,他們苦苦尋覓的,是失落的家園、天堂或慰藉。
19 年前 - 「教育公共化連線」透過積極的行動、遊行以及對教育部施壓,才使得2005年學費調漲的大學數量掉到剩10間大學,2006年更僅剩下4間大學與3所技職調漲。然而,面對基層人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執政的「民主」「進步」黨,卻將要求教育經費「民主」分配、教育公共化這「進步」的理念加以打壓,並...
發行人
anarch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41)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