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的派屈克,都叫組成女同志家庭的台灣籍瑪莉莎和西班牙籍寶兒媽咪。他說:「我有兩個媽媽,就像有人和爺爺奶奶住一起,有人和爸爸媽媽住一起一樣,沒什麼特別的。」
【引述】第七屆同志公民運動昨日(9月17日)在飛揚的彩虹旗與彩球波浪舞中登場,透過公共論壇與對話,呈現當前社會同志目前所面臨的困境。不少同志盼可以有合法結婚的權利,也希望能制訂伴侶法保障權益。
【引述】肢體暴力和「強凌弱」是不可分的…暴力的氛圍會嚇阻、也就排擠了大多數婦女、老人、殘障、兒童、娘娘腔(「懦夫」)的公民參與…越來越弱者化與女性化的公共文化應能改變暴力的面貌,公民運動堅拒肢體暴力就是個起點。
【引述】由於參與性別運動,「現身」這個從同志運動挪來的策略似乎是再自然不過。在朋友的提問下,我於是重新思考:對 SMer 來說,搞運動、被人看見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
【引述】今年九月 30 日,皮繩愉虐邦將連續第三年參加同志遊行…皮繩愉虐邦在呼應遊行主題的同時,也回應近來國內性空間緊縮的現象,呼籲「守護兒少、莫獵女巫」,希望父母們了解,保護兒童、青少年不應以消抹差異、打壓弱勢為代價,反倒應該讓他們了解並接觸各種差異與少數,培養包容與同理心。
【引述】看到這麼多人一下子圍聚在首都,我心裡想的是,如果這些人在勞工、公娼、農民、同性戀……各種弱勢需要幫忙走上街頭時也能齊聚總統府讚聲,那有多好!不要只是被這些挺扁、倒扁、護台、親中的意識形態動員,保留些氣力和熱情為了人的基本權利上街頭吧!
【引述】十年前,絕對不會想到有一天我會住在Tom's Diner那條巷子,當然也不會想到有一天,會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午後場景,這麼近距離看到Suzanne Vega唱歌…這場演唱會…目的是要推動移民在美國社會享有普遍的公民權;演唱者不只Suzanne Vega,還有代表其他族群的表演者。而演唱會本身則是紐約最近一個以政治批判為目的之藝術節----Impact Festival...
【引述】對愛滋感染者的印象,絕大多數來自於媒體報導故事或社會事件…如同錯誤愛滋知識造成焦慮的高相關,「悲慘無比」或「可憎可厭」的形象也出現類似的效應,令許多新感染者難以接受。許多新感染者依據媒體印象,想像自己必然淪落或親友必然排斥,或開始質疑自己是否萬惡不赦,否則怎會成為「可憎可厭」之人?!(註: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記者會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