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當真只剩下一個月了麼?」看著疲累不堪卻要強自振作的樂青成員,看著對每個人微笑以對、熱情招呼的樂生院民。這個問題,沒有人敢真正問出口。…… 一片黑暗中,有些事情仍在靜靜地發生。點盞燈火,至少能照亮前方,或許我們沒那麼絕望。
【引述】樂生院民們被污名化,樂生青年聯盟何嘗不是?……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努力,把議題跟壓力升高到讓足以吸引更多人透過網路來認識這個問題,樂生療養院早就不見了。
作者的重點只有一個:習慣愚民的官僚們,不要以為你可以用工程進度來換算延誤時間,然後將罪名推給樂生院民和聲援運動!
【引述】每一個個人及團體,當然不可避免帶著自身的政治光譜進入樂生,但重點是,能否因為樂生的衝擊,重新面對社會時,能否有不一樣的政治態度,挑戰目前政治人物打算再度拿樂生當祭品的惡行。剩下不到一個月,這樣的效應有多大、有多全面,代表著台灣未來有多少走往更民主、更公平社會的機會。
【引述】此後,樂生的議題漸漸浮現,聲援團體越來越多,而自己也以生活的忙碌等等,覺得既然樂生的事有人在管,我也不必多管閒事了!然後,樂生院的命運就是今天被貼限期拆除公告。
【引述】越來越多比主流媒體更豐富的資訊,更真實的情感與紀錄,正逐步突破由政客、警察、資本、媒體所織成網羅,四處擴散。 但,網路的力量只能如此?部落客只能紀錄與串連?網友只能感動與轉貼?有沒有更進步的力量與更大的可能,讓網路就是運動,讓部落客就是撼動!
【引述】政府急著強拆樂生院,毫不留情,只是再度坐視了台灣還是開發中國家,以後也不要談什麼人權價值或者美麗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