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人權是一種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底限。支持人們說話的自由,支持各式各樣人們說話的自由,包括反對我們想法的人的自由。在這種信念底下,選擇自我克制,避免言論戰爭(flame war),但是積極支持人權,要求對人權損害的平反。
誰具體去檢視了對人權的損害,誰清楚去條列了種種的社會與系統的不公不義,誰願意冒著風險將這些資訊公開,暴露在陽光下。...
【引述】鐵馬影展自2005年創立以來,影展團隊嘗試打造的是一個能夠讓關心社會議題與藝文活動的朋友們,都能融入的場域。在此,人們在可歡愉可低迴的氛圍裡,體會不同空間時間的事件與人物,開放對世界的看法,同時也透過相關的討論活動,促進對現存社會的反省、想像與創造。從映演作為社會行動,到介入影像生產與流通;探討影像的力量與效應;發展集體抵抗的力量...
國民黨當然有決定或宣傳拒領的自由,反正能不能說服大眾各憑本事。讓人憤怒的是,當初吳伯雄、吳敦義等強硬排除黨內反對聲浪,義正嚴辭非推動返聯成案不可,馬也類似表態。現在呢?以深藍為主的反對聲浪在總統選前再次襲來,馬英九和黨中央一整個軟腳,這種反覆兒戲與無能抗壓實在無法讓人放心。
【引述】如果我們繼續持著偏見和誤解,無視於原住民基本權利、生存困境、整體環境規劃檢討,我們將不斷看到都市邊緣聚落之產生、再被強迫拆除,溪洲部落也許就是下一個三鶯部落。這極可能是我們共有的不堪歷史,如同澳洲政府造成那「失竊的一代」。我們能不能在來得及的時刻,預約一個不需要道歉的未來?
【引述】
許多社會運動,很多時候是看見了一個極珍貴、或碩果僅存的「價值」即將被人為的作為所毀滅,因此他們決心捍衛,即便是和各種多數、現實、利益有所衝突,他們也要抗爭到底。我想起記錄興建長江三峽水壩的紀錄片《淹沒》,片子的最後一幕,花了好幾年才興建完成的住家高樓,為了要蓋新水壩,就在爆炸聲中一一的崩毀碎裂。這一刻的震撼,彷彿預示著「人」...
【引述】我們的社會顯然充滿了偽善,一方面消費八卦,一方面卻又擺著道德嘴臉指責別人淫穢。商業媒體以道德做訴求,先將之稱為「淫照」,彷彿是強調兒童不宜;但在行動中卻又像颱風新聞般連續報導,在報導時又經常以曝光照做為影像焦點,即使因為擔心受罰而刻意模糊畫面,也是五十步笑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