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看來,種族主義者的絞刑環,套住的不是他人的肉體,而是他們自己的靈魂----始終充滿偏見、歧視與敵意的靈魂。
【引述】自由時報的反應,已經顯示出在層層政商關係下的媒體,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為它的記者出面(曠文琦vs.郭台銘事件,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在我們無法期待有勇氣的報老闆的時候,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起碼期待一個有勇氣的記者團體、重新反思「專業」的意義、並以集體的力量,去面對對「專業」的欺凌?
【引述】社會貧富與階級化的加劇,跟經濟、社會與教育體制有很大的關係。……政治人物只知道政治動員,卻忘記了進行政治社會教育也是政黨的功能與責任。
如果不知道政黨的社會教育功能與責任,那就不配出來當做代議士。
【引述】在台灣第一大報的自由時報當大記者的小美讓我知道,不論是在大報還是小報,大媒體還是小電台,官方要惡整記者,是不管媒體大小的,再大的媒體,只要評估惹得起,就會去惹,還會與報社一起整。……所以這次自由時報對小美開刀,能不讓亂源之一的自由時報付出代價嗎?
【引述】這七年和國民黨執政時,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所謂的經濟發展思維依舊停留在非常狹隘的定義之中,好像經濟發展就一定要犧牲,一定要有人墊底。我們的經濟發展從來沒把保育自然資源算在裡面,也沒有長期的戰略規劃。我們總是想到什麼作什麼,通貨膨脹來了就升息,失業率增加了就補助,卻沒好好想過為什麼農民會抗議,為什麼各種草根團體會紛紛冒出來,為什麼...
【引述】蘇貞昌用美麗辭藻堆砌的承諾猶在耳邊,下週二 (9/18)我們將重返金華街官邸,要求現任行政院長張俊雄兌現前院長蘇貞昌的承諾!立即停工!重新開啟被草率終結的方案協商!
【引述】這正是這場社會運動珍貴之處:被大眾媒體認為冷門的地方議題,古蹟保存、環境保護、病患人權,因為網路意見的匯聚激盪,讓其中的公共性受到注目、受到討論,甚至影響政府機關的決策,雖然無法推翻原案,但已在抵抗中留下痕跡,而且在痕跡裡發現社會的缺陷、發現民主的缺陷、發現媒體的缺陷。
這些缺陷有待填補,如何填補不易有簡單的答案,但是...
【引述】回來吧!不管你是不是曾經到過這裡、是不是曾經參與過這三年之內,任何一次守護樂生的活動,回來吧!大門口的失守,是一個警訊,它告訴我們,當政治人物用 美麗的政治詞藻做承諾的時候,只是因為我們人多!他們想讓我們相信他們的時候,只是因為我們先相信了我們自己。不過,大門口的失守,也僅僅只是一個警訊而 已,樂生還在,只是破壞家園的怪手又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