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家女》雜誌及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的網站,關注中國農村婦女及打工女性的研究、資源及權益。
【引述】司法除了「勿縱」、補償受害者的傷害外,司法還有「勿枉」的一面,依據證據法則、讓該負責的人負責的「勿枉勿縱」,才是人類設計「司法制度」解決社會紛爭的原始用意,而這也是民間團體這十幾年來透過蘇案、提出台灣司法需走出過去威權殘餘的願景。
【引述】此次座談會,我們將邀請律師、法學教授及專業法醫師,針對此次蘇案判決書內容,一一解析,究竟法官的判決是否經的起最根本的「無罪推定」原則及「證據法則」考驗!
【引述作者留言】經過這次的搶救事件,我更加肯定在地文史、環保社團等NGO的功能、角色,只有持續地關注某一個地區,當地才有可能抵抗開發思維下、地方感逐漸消匿的趨勢。如果不是這些組織,連這樣的消息都不會有。
這樣的在地深耕,的是一種沒沒無聞、乏人掌聲的苦力工作。
【引述】我們不能接受這樣不負責任的司法,讓蘇建和等三人十六年來在生死之間徘徊,受盡折磨,也讓台灣人民對於司法失去信任。因此,蘇案平反行動大隊將持續爭取蘇案的平反,終結司法的不公,防止法官專斷。
我們在此提出下列四項訴求,請求社會各界連署支持,建立值得人民信賴的司法,平反蘇建和等三人的冤屈,還給他們清白與屬於他們的人生:
一、死刑案件應...
【引述】這16年來,民間團體也沒有放棄,持續關注「蘇案」,從法庭旁聽記錄到聲援行動,不斷透過「蘇案」推展人權觀念、進行司改運動。而這星期五6/29,宣判時刻的到來,也將驗證台灣的司法是否能掙脫「面子文化下的人情壓力」?是否能回到「證據法則」來拼構真相、做出判決?如此審慎以對,才能讓受害者得到安息,也才不枉蘇建和、莊林勳、劉秉郎三人停滯16年...
【引述】Voyage,旅程;15840,是台灣法定的最低工資,但大多數離鄉背井的移工們,卻常常是多方扣款下的「最高工資」。以這場15840的旅程為名,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集結19位移工的攝影作品,出版了這本攝影集,讓以往缺乏發聲管道的移工們,透過鏡頭詮釋自己所見的台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