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移民政策的建立,不只是為了「他們」,也同時定義「我們」是誰。以國際人權的尺度跨越族群與身份的差異,以多元文化的角度追求公民社會的整合,我想擁抱的是這樣的一個國家,我想加入的是這樣的聯合國。
【引述】很高興今年同志遊行,有許多政治人物關心同志族群及性別弱勢的議題。長期以來同志與許多性別弱勢的朋友在社會上遭遇許多困難跟不平等的對待,這些困難有的來自於社會長期以來的歧視與污名,不平等的對待許多則出現在國家法令制度的設計不良。同志及性別弱勢的朋友對於政治人物願意開始關注這些問題感到欣慰,但也希望這些關心不是來自於短期政治操作的考...
【引述】看來,種族主義者的絞刑環,套住的不是他人的肉體,而是他們自己的靈魂----始終充滿偏見、歧視與敵意的靈魂。
【引述】我們也可以說,有多少個父親,就有多少個李安。這是論者強調李安不停顛覆固定片種之所源,同時也是他們理解李安無比溫柔蘊藉之所源。然而如此一來,我已不知為何有必要提起某種刻意削薄的,林林總總的對立:李安╱張愛玲、李安╱女性、李安╱男性、李安╱西方、李安╱東方、李安╱色情、李安╱時代...。論者們不停地生產的,其實多半只是關於自己的論述...
【引述】當不雅的詞彙再次佔據選台灣舉舞台的時刻,我們能否捫心自問,我們對民主政治的想像與視野,難道只能框限在政客劣質的語言魔障中,永遠跳脫不出來?
【引述】自由時報的反應,已經顯示出在層層政商關係下的媒體,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為它的記者出面(曠文琦vs.郭台銘事件,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在我們無法期待有勇氣的報老闆的時候,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起碼期待一個有勇氣的記者團體、重新反思「專業」的意義、並以集體的力量,去面對對「專業」的欺凌?
【引述】社會貧富與階級化的加劇,跟經濟、社會與教育體制有很大的關係。……政治人物只知道政治動員,卻忘記了進行政治社會教育也是政黨的功能與責任。
如果不知道政黨的社會教育功能與責任,那就不配出來當做代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