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局意欲主控國際頻道設立一事,本身牽扯到廣泛政治與媒體利益的瓜分,魚夫一篇以此為題不知所云的時論,讓人不免深深覺得果然權鬥使人變笨、政治讓人腦殘。
部落格的價值是真誠,行銷其實不是壞事,即便置入性行銷也一樣,但,如果你預行表態澄清立場,無論加不加入置入性行銷,也算實踐了部落格的真誠價值。
我們的確看到衛生署在媒體提出「別吃太多深海魚,小心汞影響胎兒發育」的警告,但卻幾乎沒見過衛生署提及疫苗含有機汞 Thimerosal 作為防腐劑而造成幼兒神經發育異常導致自閉症的警訊。
再怎麼說,價值體系的形成都來自公眾抉擇,包括想出名、摶人氣都是。網路使用者如果只想靠網路書籤來炒短線,想一夕成名如媒體烘托打造出來極虛妄的「知名部落客」,那麼,那樣的「知名部落客」恐怕也只會是阻礙資訊時代進展的垃圾產物。
未經證實查驗的訊息,為什麼能夠一再通過新聞媒體的篩濾,一再誤導大眾?台灣的新聞媒體內部真的有所謂的守門機制嗎?
凡事都得防範於未然,類似醫療科學新知的追索總嫌不足之餘,對照打著知的權利的媒體天天在炒已經知道的事或沒必要知道的事,實在是浪費社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