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 - 台灣大環境的景氣循環對內需市場的衝擊在所難免。然而,台灣出版界的先進們卻選擇了積極面對寒冬,尋找精緻與升級之路,以至於當台灣其他內需產業總產值不斷萎縮的同時,出版產業還能持平(約在六百億上下),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事情。畢竟,今天的世界比十年前還要有趣、好玩。例如,光是手機、電玩、網路的進化,...
18 年前 - 評審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就警覺到這件事,其實呈現的是一種「閱讀的斷層」吧。也就是說,文壇的「大老」並不真的知道現在影響青╱少年作者的作品究竟是哪些。過去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看出「這個年輕作者在模仿張愛玲」、「文字很像張曉風」,或者「我們都是看金庸長大的」,所以在評審的第一時間就可以看出摹倣(或...
18 年前 -
18 年前 - 不要再稱台北國際書展是「大賣場」了;不妨用「書的博物館」概念來看台北國際書展吧!雖然我們離真正的理想,還很遙遠,也有現實營業額的壓力,但是有了一個清楚的目標,也把這個清楚的目標,傳遞給每一位有心閱讀,也願意在寒風中來台北國際書展的讀者朋友,相信,我們離真正的「書的博物館」會越來越近的。
18 年前 - 書展是大賣場很正常,讓大家願意去買書更應該鼓勵,畢竟書展不是公益機構,得靠銷售維持產業的正常運作。必須檢討的是到底是大賣場還是賤賣場?
18 年前 - 《偷書賊》寫了極其痛苦的歷史,但並沒有被歷史困住(雖然我對於「死神」動不動的叨叨絮絮仍然感到煩擾),沒有妄想╱試圖在故事中取得大歷史的發言權,僅僅只寫一個小女孩的卑微、純真、文字與愛,最後讓讀者情緒在哀傷、思索中得到釋放。
發行人
陳雨漣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