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 - 「我想起里爾克,我的朋友,他終於教會了我這一份態度。不懂,不明白,並不是去反對,去批評,去不屑於。不懂,只是承認了在自己之外的確有其他的世界存在,有其他的忙碌,其他的專注,其他的神聖...」
20 年前 - 「詹宏志先生說了一句話,讓我覺得印象相當深刻,他說:「千萬不要因為無名小站今天的所作所為,阻撓了下一個無名小站的誕生!」」
20 年前 - 「說回台灣的迷離,以前我們總會說,有主流才有非主流這種「相生」的邏輯。或者,近年來更明確地說,沒有了具體的(或沒有意識到)反抗或懷疑對象,也因此另類、非主流的場景也相對薄弱。」
20 年前 - 「當我試圖寫出旅行這回事, 不能肯定是否只是如底片般複製了一切, 抑或真正寫出了我的旅行......」
20 年前 - 「有一家出版社,背後金主實力雄厚,企圖以電子業操作模式介入出版業。目前小有規模,經營還算上軌道,該出版社所出之書,以都會女性小說為主,我自己讀過幾本,頗為有趣。 現在問題來了,金主大老闆希望,一年後該出版社可以每個月出版20本書,每本書平均銷售量5000冊。資金不是問題,但如何做這麼多書都...
20 年前 - 然而,我們除了了解潘霍華勇於對不義的世界堅持基督信仰,對走錯路的弟兄姊妹宣揚上帝真道的努力之外,我們還能夠了解他什麼? 然後,我讀到了《潘霍華獄中情書》。
20 年前 - 「根據我的觀察,不少大學生所以在表達溝通上缺乏組織與條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於職場上表達與溝通—不管是口頭還是書面—所要求的「結構化格式」缺乏瞭解與訓練。台灣有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甚至直到大學畢業之前),雖然有不少「作文」的練習,但是卻很少有寫「報告」的經驗,也因此對於「...
20 年前 - 「替年輕人規劃五年、十年以後的職業方向,已經是現在政府(以及,當然,你的父母)力有未逮的事情。在二、三十年前,產業結構變化比較緩慢的時候,政府或許還可以設法預測五年、十年後的產業發展與人力供需趨勢,並據此粗略調整學校與科系的數量、種類與招生人數。但是在產業結構變化迅速的今日,即使是專業的...
發行人
陳雨漣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