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所有的運動的肇始,都不是一種理性的思維與推理,它而是起因於一種具體感受,不管是當地住民所表達的原始感受,或是外來者浸潤於這個地方所體會的感受,這個感受雖然很具體,但也必然很模糊、很難形容,人們很快就會給它一個名字,或許是「同情」或許是「憤怒」,以便使它川流不息的情況得以稍稍穩定....
19 年前 - 「Web2.0」已經不再困擾、煩惱於「content」的問題,問題的焦點與凝視,已經轉向於「平台」的思考工作層面,至於支撐起「平台」所需的程式碼、程式語言(人還是得跟電腦溝通)也早已擺脫軟體「托拉斯」的現代資本運作邏輯,紛紛從各個可能的縫隙中大量逃逸出來,「開放程式碼/自由軟體」 (open source)加...
19 年前 -
19 年前 - 總言之,我的看法是,保存樂生院,不能只動用「公共空間」、「人權」等西方抽象概念,而必須對漢人對於土地的思維有基本的理解,由此下手,才有爭取當地居民認同的可能。而說動了當地民眾一起來保存樂生院,這運動才算是成功的。
19 年前 - 棒棒堂男孩唱著:『歡迎光臨加入我們的聖堂,就要顛覆你們的想像。』什麼樣的人加入了棒棒堂的殿堂,而在那個壟罩著七彩迷幻的世界中,會讓人產生什麼樣的想像?
20 年前 - 「你去逛Yahoo,很難晃出Yahoo;去逛 Google,兩步它就帶你走出Google。也就是說,Yahoo的哲學:我什麼都給你了,留在我家不要走;Google的哲學是:網路大得很,我指對方向,提供好工具,讓你輕輕鬆鬆走出去。」
20 年前 - 電影工業強國,其實都有專業又強悍的影評在對話,創作者有膽識,評論者有見識,不論是放砲、回應、接招或切磋,只要激盪,就有火花,這樣的對話才是文明盛世的榮景。如果坊間充斥的都是軟綿綿或孤芳自賞似的影評文字,其實不但反應了評論者的心虛、無能或妥協而已,卻也間接暴露了電影工業的信心不足與殘弱體質...
20 年前 - 博物館到達觀眾的最後一哩是什麼?文言一點表示是:藝術生活化,白話一點就是:觀眾care什麼,我就包裝什麼,但操作方法須格外小心,以免譁眾取寵、流於表面;近年,各行各業在操作行銷話題,皆偏愛(迷信)置入時尚元素,但往往弄巧成拙,達到媒體效應,卻忽略消費者與品牌精神。
發行人
陳雨漣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