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想,雖然世足賽結束了,但席丹事件讓我們還可以延續在這種感覺當中,久久不散,而不需要回頭重看足球小將翼,或勉強接受台開案的轟炸。」(來源:哈囉~ 馬凌諾斯基)
這篇談法國社會的一些文化現象,以及席丹在當中被塑造的角色和影響力。(來源:哈囉~ 馬凌諾斯基)
我們真的應該可以有更多像阿潑這樣的方式,去關注我們所在意的議題和話題。(來源:哈囉~ 馬凌諾斯基)
我由衷建議,如果迷戀足球的讀書人真想玩「歷史考證」的話,與其耗費周章地在洋人面前證明:中國足球是繼火藥、造紙、指南針、印刷術之後的第五大發明,還不如去查查當年曾在台灣協助創建「木蘭隊」的中國球王李惠堂(1905-1979)的生平事蹟及其影響。二十年代上海街頭曾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相信這位與巴西的比利並列...
『從我個人的觀察,在消費、生活、科技、工作四個面向上,大概看到了四個趨勢正在全球成型,我就用「未來社會二三事」來稱呼吧,這當中,有些已經在台灣發生,有些我預料即將會在台灣發生,這四個我把它們稱為:美學部落、熟年力量、超級個人、中國因素。』(來源:Business Next 數位時代)
雨註:借用老貓的Slogan:「什麼事情一到專業地步,花樣就來了。——阿城」『在部落格的時代,你很有機會變成「超級個人」,但要小心的是,議題所推動的是情緒(或者說能量),情緒是容易消散的,如果你只有議題而沒有解決方案,這樣你等於招引了一股強大的能量,而最後只成就了一場宣洩而已。』(來源:| 老貓學出版)
『看完盧安達飯店,我腦中首先浮現出來的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明明看著文明推進,但還是能在世界的角落看到「不文明」的部份。』(來源:哈囉~ 馬凌諾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