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也是書中探討的一環,青少年面對的家庭環境,不只推薦給少年讀者,也推薦給每一個您,讓我們一起學習尊重人的個別差異,與自在生存的權利。
去年中書店偶拾,發現了爾雅的日記書去年版是由詩人兼畫家席慕蓉撰寫,篇篇日記精彩絕倫,不容錯過。
「這一刻借來的緣分,終究要以等量的孤獨和睽別,加倍奉還。」
等待愛情,真的就得這麼漫長嗎?喜歡文字閱讀的朋友,不妨一起來。
我們轉身,一個向左、一個向右,背對著背漸行漸遠。徒留下的,只剩空洞微弱而清晰的嘆息聲迴盪於冰冷的空氣中。還有那街燈的映照而拉長了身影,卻更顯頹廢孤單的你和我。很像是林憶蓮的那首歌:聽說愛情回來過!
看過很多張曉風(1940-?)的散文,也深深的喜愛著,身邊擁有不少她的著作,不折不扣我正是她的集書狂。這篇「地毯的那一端」是她的處女作,同名的書同名的文章,成就了她的第一次,初來乍到就在文壇大放異彩,還是民國七○年代暨第三期散文的代表性作家呢。
我們都知道要珍惜生命,人身難得,但是「生命」究竟屬不屬於自我個體呢?如果屬於,為什麼不能支配或選擇,如果在某些人的信仰中,認定將生命重新回歸給所信賴、崇仰的天神(或是什麼信仰核心之類的…),是一種虔敬、一種供養、一種洗禮,那麼自願成為「祭品」,究竟這樣的行為,在不在法律的管轄之內?
雲門舞集這次的公演,主要在紀念去年殞落的兩位大將-羅曼菲、伍國柱,兩位都是英年早逝,羅曼菲(1955-2006)對於舞蹈的貢獻不遺餘力,並在身後提供獎學金提拔舞蹈新秀,伍國柱(1970-2006)則是雲門客座的編舞家,林懷民視他為奇葩並大力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