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阿拉伯有個諺語說:『靈魂以駱駝的速度旅行。』因為我們不可能每天都賴在床上,於是就被現實的衝力逼迫向前,但即使如此,我們的靈魂,也就是心之所在,卻因擔負記憶的重量,而不捨地拖延在後。我自以為是地曾說什麼孤單、無聊、寂寞佔靈魂的重量不到1GRAM,但其實那個誰在我靈魂、記憶裡的重量大概已經超過我...
19 年前 -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對於刑罰也是如此,歷史的名人如商鞅、李斯、司馬遷及來俊臣等人都和刑罰有關連,舉凡宮刑、大辟、車裂、黥刑等等,聞者無不感到膽顫心寒、人人自危,還有之前提到的文字獄(見:文字獄的冥想)。截至目前為止,有兩項沿用至今的刑罰值得介紹,不過刑罰不再是刑罰,文字獄衍生成穿鑿附會...
19 年前 - 中國人歷盡了五千多年的「家天下」統治,想要在一百年內利用「公天下」來鹹魚翻身,打破「內舉不避親」的窠臼,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19 年前 - Spinoza說:「人類心智會因為身體遭受的刺激而感到訝異,所以總會編造一些故事來解釋身體遭受的刺激」;人之所以要編造這些不太離譜的理由,是因為要讓我們自以為能掌握身體與生命,但眼淚總讓人無法理解,它是不可靠的證據,卻又是唯一的證據。
19 年前 - 全球化下,大學的機遇和挑戰有史以來,大學從未像現在一樣,和一國的國力扣得如此緊密。全球化競爭迫使「大學定勝負」的危機感鞭策著各國政府。 日本計劃未來五十年培育三十位諾貝爾獎得主;韓國首爾大學在全球學術聲望和論文質量上已甩開台大;中國的北大、清華更在國際評比排名中奪下霸位。 在這波「新戰...
19 年前 - 追溯到文字獄的歷史,說秦始皇是文字獄的先驅,真是當之無愧了,應該說是他的宰相李斯才對,若不建議焚書坑儒,哪裡來的這場學術界的「南京大屠殺」?對於先秦文化,除了史記和少數的典籍(例如:四書五經),或是透過考古的方法,後人真是一無所知。爾後,明清時代,和大陸的文化大革命,還有兩蔣時代,都是文...
19 年前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執政黨高層掀起的改名風潮,吹到了肅穆的中正紀念堂身上,假如這座沉寂的建築物也會說話,我想它要說的是「連我也有事?!」吧。只要是「中國」等都要改名,我不禁要聯想到明末殺人魔張獻忠,他立了一個「七殺碑」,碑文正是「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我將之改成...
19 年前 -
發行人
joycefai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0)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