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事實上,在魯西迪因魔鬼的詩篇被追殺後,帕慕克是第一個回教國家的作家捍衛他的人。而在去年底帕慕克和土耳其政府進行官司時,做為美國筆會會長的魯西迪也公開支持他。
【引述】洛杉磯的「為愛滋而走」活動開始於1985年,目的在於為治療愛滋病向公眾進行籌款活動。22年來,為愛滋而走活動不僅為洛杉磯地區的愛滋病治療機構和相關組織籌集到5200萬美元,而且成為洛杉磯具有傳統性的大型公益活動。推動這項活動的主要力量來自民間,但是不是社會運動人士,甚至也不是愛滋病防止組織,而是商界。
【引述】那年的現代文選,讀了許多華文作家的書,但我印象最深,讀完後震撼不已的作品,唯有魯迅和陳映真(還有黃春明的一兩篇作品)。對於一個長期接受黨國教育,讀著中國文化書籍,講著忠孝節義,崇尚西方進步民主科學世界的孩子來說,第一次發覺事情可以這樣子被批判、討論,重新思考。我也發覺到文學除了文辭的雕琢與內心的描寫外,其實可以有穿透紙張的力道...
【引述】我們要反對的是,華山右手與公部門、商業團體合作,將塗鴉做為商品販賣圖利圖名,而左手則用曖昧不名的法律條文粗暴對待在地塗鴉者。 我們要反對,擁有發聲權力的任何機構,任意使用與定義非主流的、沒有發言權力的次文化。
【引述】十月六日甫度六十九歲生日的作家陳映真,傳出重度昏迷消息…據轉述,其主治醫生表示,「陳映真目前情況不太樂觀,很難再甦醒過來」…陳映真不但是台灣戰後文學的指標性人物,他對於社會運動的投入,以及近年來在大陸北京講學受到對岸年輕學子的推崇,更被視為重要的精神與意見領袖。
【引述】他們都是所謂的非法外勞,然而也正由於非法,使得他們能在台灣過著一種像是「人」應該過的生活──自己租房子、自己找工作、和心愛的人同居在一起,不必寄人籬下,也不必被關在宿舍裡接受一套軍隊般的生活管理。一串鑰匙、一扇門,使他們可以享有完全自由不受監控的私生活。他們在台灣有了自己的「家」。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製作(黃惠偵導演),紀錄來自菲律賓、越南外籍監護工在台工作與生活的影片-----【八東病房】要在青年交流中心(YOUTH HUB)放映,時間是2006年10月14日下午1:30~3:30「這部影片主要探討外籍監護工與台灣老殘病的照護問題,以及外籍勞工遠離家鄉在台工作/生活的憂傷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