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邊境》:紀錄片裡的主角是一位在泰國與柬埔寨的人道女性志工,這篇文章則回顧其中的生命足跡:「的確,人生際遇的不可預期性,當它起伏過大,或著激越到了某一程度之時,所引發的結果可能不是小小肉身所能承載的。可同時,當這些衝擊越激烈,在性格堅毅如良恕般的女子,這樣子的人身上,你越能夠看見她們與時間和未知交手時,所留下的亮麗軌跡;這也可以...
只留建物,沒有故事,歷史一樣不會有厚度。
如果歷史沒有厚度,拆與不拆,就一點差別都沒有了。
磺溪文學獎的獲獎散文,既是幽遠的文學作品,更藉由巧妙借喻深切反省了台灣的集體記憶……飄忽其中的魅影。
李香秀(《南方澳海洋紀事》導演)1999年的作品《消失的王國-拱樂社》紀錄片,在歷經六年的調查研究、拍攝、影像檔案的蒐集與編輯終於完整呈現一個消失的三十年王國歷史。
從2006年5月27日開始至6月4日,由柏林文學社舉辦的第七屆「柏林詩歌節」盛大展開。在為期一週的詩歌節裡,有來自28個國家、超過80位的當代詩人來到柏林,在這個全歐洲規模最大的詩歌藝術節裡以詩會友。詩歌朗誦、研討會、藝術展覽、音樂會,讀者可以盡情參加各種形式的詩歌活動,在眾多受邀詩人當中,台灣詩人夏宇的名字,也羅列在眾多國際名詩人當中。
要如何將「性」安置在信仰這個更大的框架之下?portnoy翻譯GVO於南亞在伊斯蘭信仰與性/別議題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