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述】毫無疑問地,「臥虎藏龍」一片在李安的執導下,從「舊武俠」的經典裡甦醒,也從胡金銓的影像傳統裡找到新的生命力。李安的「臥虎藏龍」至此成為「武俠片」中的「李安障礙」,無論是徐克、張藝謀、陳凱歌或是馮小剛,除了濫用譚盾的音樂、章子怡的身體、與葉錦添的美術設計以外,他們的作品無論在敘事技巧、武打招式、視覺美學、取景與運鏡上,無一是李安...
作者提到小說家大江健三郎的小說的描述:「這樣一段文字,把媒體處理精神障礙者新聞的動機,以及他們往往將自己的報導美其名為慈善公益的偽善,寫得相當清楚。」
【引述】兩年前與室友遊威尼斯,在運河邊上發現一艘載滿舊書(以及若干舊貨)的貢多拉,船主兼老闆對週遭往來遊客不屑招呼,專心地整理手邊舊書,那種天地間我自處之的泰然似乎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書店風景吧?也許有一天有河可以真的搬到河上去開書店喔!
【引述】總而言之,就是因為,小小開始湊集了一些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們,而他們對於小小用來放電影的那面牆,「相當」、「非常」感興趣,而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為了達到某些「特殊目的」就開始想:啊,那我們乾脆來弄個俱樂部好了。
【引述】政治的干預與過去的錯誤讓相當多的人造成無法彌補的失去: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舞台、失去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失去了回家的權利、失去了見到親人的機會...但在失去和壓迫下有些美好默默的成長、默默的結果。面對著這一切,我們怎能以片面的理解、不經意的言語、動作去打壓、去傷害這些在這土地上的美好呢?
【引述】當活動結束、人漸漸散去,我站在舞蹈社外頭,看著這一切,有點感到不可思議,2004年12月看完《舞者阿月》的我,還站在鐵皮外窺探舞蹈社,2007年5月,舞蹈社的圍牆已被打開,而我卻也從旁觀到涉入其中,走進舞蹈社的歷史、認識蔡瑞月老師的種種……
一群學術工作者基於保衛歷史與人權尊嚴的熱情,在415護樂生的大遊行行動過後,為了深化知識上的討論、延續運動的能量,並且繼續匯集社會上的正義之聲,而提出以週末營隊的方式,創辦一個民間的講堂地點就在樂生院。
☆[url=http://www.hemidemi.com/bookmark/info/596074#comment_79383]樂生講堂貼紙語法[/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