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19 年前 - 檳榔西施的社會位置與文化意義,需要嚴肅討論、正面對待。但也許我們需要在熱情報導或評論、並一廂情願地將有意義的議題移情轉贈到特定的攝影作品之前,先將作品看清楚,以免又落入「外來的和尚較會唸經」的不自覺心態。
19 年前 - 當「二二八」成為符號,並訂為「假日」之後,真正的「公義」卻遲遲未來,因為,它仍然只被看成僅僅是某些即將老去的人們的悲傷,而非台灣人「共同的」集體記憶。無從記憶於是不知怎麼遺忘,無從瞭解所以不知怎麼原諒。但時間終究繼續推移,除了將加害者與被害者明確定位,同步的工作仍要繼續向前。
19 年前 - 種族主義也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要叫黑人「黑鬼」(Negro),或穿著納粹符號的衣服,才算是種族主義。種族主義總是深藏在日常生活的語言裡,當一個強勢民族,用自己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曲解弱勢民族的生活、傳統與文化,也是一種貨真價實的種族主義。
19 年前 - 我讀著這略帶魔幻、並非直述歷史苦難的詩作,感受著女詩人想像的教師卓瑪嘉因,從這樣平凡不過的角色身上,反而觸撫到藏人的歷史傷口,那苦難是無所不在、甚而浸入孩童的夢境。而這樣的歷史苦難,台灣也有,更等待年輕一輩去瞭解,也許,當我們的文學創作以苦難歷史為題時,也能突破慣用的大敘事,找到一種輕寫...
19 年前 - 我們就是如此被層層的監牢所圍困著,就像樂生院的存廢問題,在社運的圈子裡再怎麼被建構出一個道德正確,也無力扳回整個城市向「拚經濟」這種集體無意識的傾斜。又假若國家統獨的爭辯最後終於理出一條通往「和平」的康莊大道,全球化底下的貧富不均也許更令民生無以為繼。
19 年前 - 每年會為二二八寫一首詩。這是對自我,除了歷史,還有語言,以及詩的期許。
發行人
anarch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41)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