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 - 其實,孩子小時候出現大人眼中的「偏差」行為,不見得不好,表示這個孩子對「某些」東西好奇心過強或者性格上是比較積極、勇於嘗試的,只要適當的將這些動力轉換到「可用」之處,必能成就一些事。只可惜,這些孩子大部分的際遇都是立刻被寄予矯正行為的處罰模式,或者冠上更不堪的「壞胚」字眼然後送什麼管訓單...
20 年前 - 「大部分的老闆愛用有經驗的人,因為這樣可以省去訓練的功夫,所以我常很好奇:既然大家都那麼愛用有經驗的人,那每年畢業的一堆新鮮人怎麼辦?我記得我們徵的第一個工讀的伙伴,那時候我沒有限制經驗,來面談的許多人,99.9%都沒有書店工作的經驗,但是,都對在書店工作非常有興趣,於是整個過程下來,我發現...
20 年前 - 在Windows的圖形化介面下,我們不知不覺養成了倚賴滑鼠的習慣。不過,因為有些動作(尤其是重覆性的動作)必須在鍵盤、滑鼠間來回移動,不知不覺就浪費了許多時間,累積下來嚴重影響效率。因此在鍵盤上產生了特殊定義的按鍵,可以讓雙手不用離開鍵盤就能完成工作。
20 年前 - 當我們習慣了俄國文學巨擘果戈里、杜思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甚至是大導演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中,對於人性罪惡的尖銳剖析,以及對於自然、歷史、宗教、救贖與懺悔等沈重課題的深入辯證之後,再看到這本《我要!》,大概其中除了小說的人名之外,我們幾乎再也辨認不出上述的任何一絲俄國特色了。
20 年前 - 很多人有養貓咪,不知道自己也動手洗貓咪的人多不多。我養的三隻小貓,通通都是自己動手洗,還沒碰過會怕水的貓咪。剛好,過年前要帶小足球回家,順手幫他洗了一下,請他當小 model 示範如何洗自己的貓咪。
20 年前 - 「一位嗜書且常泡圖書館,勤寫筆記的好友曾說:「人總是很難去擁有,或許擁有就失去了呢。我已經不知是我在讀書還是書讀我。」 好友王小美曾點出我輩中人愛逛書店買書而少使用圖書館的原因之一,就是「擁有」的樂趣太大了。 在讀《布朗修哪裡去了?》時,腦海不斷浮現這兩位好友的話,或許「擁有」恰巧...
20 年前 - 「有的人,創作總是能感動人心,他們的作品,讓人看了就不禁微笑。我非常喜歡的芬蘭當代插畫家Julia Vuori,就是這麼一個,讓生活更美麗的人。」
20 年前 - 「你如果沒讀過自美國奇幻科幻作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地海傳說(Legend of Earthsea)》系列小說,也許你是不會明白宮崎吾朗執導的《地海戰記》,其實為小說改編電影做了一個特別示範:一次失敗的改編。」
發行人
陳雨漣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6)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