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年前 - 引述:「耶林只告訴我們,要為法律而鬥爭,但若法律本身就是壓迫的工具,那被壓迫者何須為鞏固壓迫工具奮鬥?…耶林更沒有看出,法律的意義會隨著詮釋者的位置而改變。而且在現實上,多半是有權勢者說了算。弱者對法律的解釋,只會被認定成邪說異端。「法律的鬥爭」要跟「正義」劃上等號,得先對法律的權力特性...
19 年前 -
19 年前 - 「囚犯困境」,和最近的減刑新聞沒關係,而是指一種賽局。囚犯困境(Prisonner’s Dilemma)是描述抓到兩位囚犯,然而因為證據不足,所以就把這兩位囚犯分開到不同的房間裡面審問,並且分別和他們說,如果提供對方犯罪的證據,而對方保持沉默的話,對方要做10年的牢,而你可以無罪釋放。如果你提供證據,他也...
19 年前 - 我有沒有足夠的愛的能量,可以給素未謀面但用聲音感動我的人? 在他幾乎被世人眼神扒光的身軀上,也成為他, 感受他一路走來經歷了什麼,夢想什麼,努力什麼,也曾經美好了朋友這個社會什麼, 感受他所犯下的,面對的,那些以為已經隱藏做完封棺儀式卻還是被挖出來凌遲的錯誤、煎熬、謊言與恐懼; 給他...
19 年前 - 筆者初到哈佛大學就讀碩士時,幾乎完全答不出老師的問題,因為老師的問題常常是:Please explain why(請解釋原因)和 Please give some examples(請舉幾個例子)。台灣學生常常抱怨:老師上課沒講過,如果老師有講過他一定會寫。台灣學生也很喜歡問老師:到底標準答案是什麼?
19 年前 - 部分立委在立院提出一套非常激進的「法學教育改革」法案。它將禁止大學部法律系畢業生報考律師與司法官,並逐漸將法學教育移至研究所層級的「法律專業學院」。在同時,卻大幅限制法律專業學院的入學人數門檻。他們認為這種保護一小撮菁英的法律教育,才能讓法律人更有「競爭力」。
發行人
小凡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29)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