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ling 說的好:「正是因為法律無所規範模仿,才應該由這些文學獎評審委員來捍衛文學創作的精神。」兩敗俱傷的爭論,已經模糊了爭議的重點了。
不論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這樣做,你都在樹立一個別人會如何對待你的模式。感情和人際互動也是如此:妳怎麼看待自己、妳怎麼愛自己,別人也怎麼愛妳。
這篇是迴紋針老師提供的,是黑人人權領袖金恩博士,在被暗殺前的六個月,對一群國中生發表的演說,題目為「你的人生藍圖為何?」
金恩博士鼓勵學生們,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便以後是個掃街的,也要當作創作大師傑作般將工作做好,如果不能當山頂上的松,只能當谷裡的小樹,那也要當最棒的小樹。
我非常想認識北歐,但是不是用這種強迫的喧囂方式,我自己有價值判斷的能力,我只需要作者客觀的呈現北歐的生活模式與態度,而非推銷式的叫賣。每個國家文化都值得我們尊重,更何況如果真的獲取或是學習到了某國文化的優點,更應該思考如何融合自國的特色與他國的優點,創造出新文化。如果只想單方面的全部移植表皮特色,我不相信真的能夠從這本書裡獲得對於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