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屠殺後的生存者,法蘭可以謙卑來面對歷史。詩裡沒有控訴,也沒有活在陰影裡的喟嘆,而把視線轉向陽光與花。他深知「活下去」是他的責任與義務。唯有這樣,他才能捍衛著他生存的意義,在不忘記歷史的前提下,誠懇面對未來。
葉爾辛最大的政治智慧,就是在自己還沒有走上毀滅之路前就從危險中抽身而退。說這是智慧,是因為葉爾辛清醒地認識到,成就他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歷史。
這本書要特別推薦給,不要訝異,我們這個社會的人父人母。但願我們能教養出如蕭爾兄妹這樣充滿勇氣和智慧的小孩;因為所有的申論都不如本書作者,蕭爾兄妹的大姊,簡單幾句話的醍醐之功:「他們並沒有採取過人的行動,只不過是站出來維護最基本的事物……當別人誇誇其談許多豐功偉業時,他們卻能不屈不撓地捍衛日常生活中伸手可及的小事。」而他們會這樣,原因已...
出版《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除了分享成年肯納家庭的成長歷程,以及有肯納園從無到有的辛苦與歡樂外,更希望透過本書,讓肯納家庭得到勇氣,瞧瞧我們那麼苦也挺過來了;而從未認識肯納兒的人們,則能從書中認識我們的寶貝,進而伸出援手,給予我們更多實質上的幫助與關懷,讓我們長久走下去。
陳義芝借用美國當代女詩人亞德麗安‧芮曲的詩句「潛入沉船殘骸」,形容寫作這本書的經驗:「我踩著梯子下到深海,打撈可用的可紀念的時光殘骸,發出一些脆弱的訊息,獻給一起長途跋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