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前 - 「洛神賦」麻辣湯底以豬大骨和雞油熬煮,取代普遍採用的烤牛骨熬湯,讓不吃牛的人能安心享用,陳姐透露湯底加入超過40種香料及藥材熬煮多時,所以上桌散發了濃濃藥膳香氣,鍋內看得到月桂葉、燈籠椒以及粒粒分明的白荳蔻,「這麻辣湯是可以喝的!」
15 年前 - 這裡的做法參考自一個美國網站(原食譜在這裡),但我把材料的份量比例都做了調整,且因一次出乎意料的失敗經驗,又花了點時間找出原因所在,這些細節上需要注意的地方會在步驟中提醒大家,免得有興趣嘗試的朋友跟我犯了同樣的錯誤。
15 年前 - 龍膽石斑是近年台灣自己養殖的魚種,非常大,而肉質頗為豐厚,靠近魚肚和皮的部份有很豐富的脂肪和膠質,每一片都可以厚達七八公分,這種魚處理得好的話,內部肉會很濕潤,皮煎得有些焦黃,酥香的口感也不錯。
15 年前 - 「羅望子」對農場主人來說很有意義,農場主人姓羅 獨子出生那年剛好得知此種植物,因此不但把農場命名為 羅望子,還懷抱著望子成龍的心,細心照顧孩子,並以相同的 心態栽培農場內的植物,期待孩子們都能平安健康地長大
15 年前 - 板頭村很可愛,覺得板頭村除了在社區中處處可見的剪黏藝術和可愛交趾陶外,板陶窯的用餐環境也都以剪黏藝術、交趾陶為設計,非常有「主題性」。 來台北落根後,還是覺得嘉義才是我的本根。看到板頭村的社區再造頗成功,都會覺得有深深的驕傲感,也有更濃的故鄉認同。
15 年前 - 忘了從何時開始,我就開始關注 mei 的部落格,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她的文字簡短清新,也是底片攝影的前輩,甚至之前 ELLE 因為攝影主題採訪我,我也向採訪編輯推薦了她。有一次在噗浪上小小閒聊了一下,大概知道 mei 也是在學校單位工作。不久前才得知 mei 要開店了,在台中,叫做「田楽」。
15 年前 - 餐廳後方正處理剛捕獲的烏溜魚,好大一條,聽說比Jason還重!烏溜魚肉厚肥美、刺較粗且少,而烏溜魚愛吃福壽螺(或甲殼類、水生昆蟲),戶外池塘也多養這種魚,不但除害還有肥美鮮魚可吃。 這麼大一條,我看作個活魚十來吃也不成問題。
15 年前 - 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石精臼」的招牌...這是早期小吃的集散地的稱呼~ 採用溫體台灣黃牛肉~現宰牛肉切成薄片、迅速汆燙、淋上特製高湯、搭配薑絲醬油...就是鮮美的好滋味!
發行人
生活小天使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1 /8)
訂閱報(14)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