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就是體罰,沒有什麼叫做"不會造成傷害的體罰",請大家用力支持已經三讀通過的反體罰條文,為下一代的權益繼續努力吧!
一綱一本真的就能解決升學壓力與焦慮嗎?學習與考試方式不改變所造成的填鴨式記憶教學方式,與一綱多本何干?
教育部規畫各大學在四、五月舉辦研究所考試,確定哪些學生可能被錄取。之後,所有錄取生要將正取或備取研究所排序,再由彙辦單位統一分發,每個考生最多只被分到一個研究所去。
站在解決問題以及教育下一代的立場,分析BULLY行為的成因遠比分類Bully的類型來得重要,強調大人的教育責任遠比指責孩子重要。我們的孩子對於人與人該如何相處體會多少?對於身體自主權明白多少?對於多元性別乃至於性本身又瞭解多少?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教育人員是否擁有足夠的專業知能去瞭解孩子、以及處理相關問題?甚至,校園文化本身就存在威權欺凌的現象...
上面寫著「台灣」的青天白日國旗標準答案是「四分之三 」,他們邊算數學邊認識了台灣。「芬蘭驚艷」作者吳祥輝:「他透過一個數學題目,他已經讓他的小孩子,國小三年級的小孩子,他已經接觸到世界。」
現行「教育基本法」第八條第二項僅規定,國家應保障學生「學習權」與「受教育權」,經昨修正後增加「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並增訂「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之侵害」等文字,也就是所謂的「反體罰條款」。
「人性尊嚴」不容侵犯是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因此警察不可以體罰嫌犯,僱主不可以體罰勞工,丈夫不可以體罰妻子,這個人人都有的基本權利,終於也被一體適用在學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