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年前 - 台灣社會可以一面批判多元入學,另一方面卻從來無法真正落實常態編班,私底下偷偷摸摸運作能力編班,這種「雙重標準」的特色就是對外可以喊一喊公平價值,但當自己人有機會佔住好位置時,卻不會輕易放手。
18 年前 - 每次到了選舉前後,就可以在媒體上面看到許多雙重標準、「對人不對事」的案例,很多政治團體、政治人物或媒體可以今天這個立場,明天那個立場;我可以,你不行!藍綠都一樣。每次看到這種情況都覺得很頭痛,想說這樣下去這個社會永遠沒有對話與和解的空間。最糟糕的是,這種立場雙重或看似神智不清的人,多數都...
18 年前 - 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首次到美國訪問,引起旋風式的報導與話題,不過,台灣媒體近日來卻被一則外電給迷惑了,為了收視率,也可能是找趣味,焦點放在教宗腳上的紅色鞋子,說他穿著PRADA的紅色皮鞋。 這事情真的嗎?網路上跟著媒體報導傳來傳去,其實查一查,不難發現,這又是個假新聞。
18 年前 - 如果說,遭暗殺的巴基斯坦故總理安娜姬布托生前的名言,「選舉是最好的復仇( democracy is the best revenge )」能夠描述選舉當中的戲劇性,那麼,夾雜著忠誠支持、形象偏好、忍受八年亟待復仇心態的基本盤選票,以及一百多萬對陳水扁與綠營失望的轉投靠選票,讓馬英九豪邁而成功奪回國民黨的執政,讓這...
18 年前 - 每次看到有人在取英文名字的時候,亂湊幾個讀音相近的英文字就自鳴得意「與國際接軌」,就覺得渾身不舒服,像是看到把職棒洋將取名叫「巴拉刈」一樣;台灣很多地方如此,很多人幫自己取英文名字如此,相信大陸最近為了北京奧運會有更多這類狀況出現。
18 年前 - 自古以來,「使用者付費」幾近不變的真理。我跟你買食物來吃要付錢,你幫我剪頭髮我也要付錢。經濟學裡面,供給需求輕輕鬆鬆一個交叉,就完成了一筆交易。我付出的錢等於你收到的錢,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但事實上,有許多的Business Model,是不收錢的...。
18 年前 - 我比較期望,台灣透過援助窮國,獲得世界人民的尊重。這時候,即使台灣沒有任何一個邦交國,那又怎樣?反正台灣或者中華民國是不是存在,又不是靠這些國家的承認才有效。政治學上的國家定義,就是土地、人民、政府、主權四要素,從來我就沒看過有第五個要素:「要有國家承認」。中國愛花錢把我們的邦交國清光,...
18 年前 - 我希望我們要戒慎恐懼,因為,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我們不應該讓權力欠缺制衡,不論是國、民兩黨,通通都一樣。
發行人
白色飛魚報的手機版
我參與的主題(0 /0)
訂閱報(15)
熱門關鍵字
訂閱動態
留言